書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現(xiàn)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,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、研究學問的場所。它源于唐,盛于宋,衰亡于清末,歷時千載,為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。書院集人才培養(yǎng)、學術創(chuàng)新、文化傳播等功能于一體,以私人辦學為主,教學活動和學術研究相結合,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文化、教育、學術的中心。它的歷史不僅是一部簡單的制度史,更是一部以書院為平臺而演繹的文化史、社會史。
書院作為一個時代的坐標,在千百年前,它曾是高等學府與圖書館的象征,文化與學術的標志。它一度成為各界名流學者的講經(jīng)論道之所,文人學士的向往之地。時至今日,中國書院歷經(jīng)近百年的沉默后開始悄然復興,成為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和傳播的場所。
若歷數(shù)中國古代的書院,除了嵩陽書院、岳麓書院、石鼓書院、白鹿洞書院合稱“中國古代四大書院”外,以岳麓、石鼓、碧泉、汝城濂溪書院為代表的“湖湘四大書院”最成氣候。湖湘文化大興于宋代,歷時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(tǒng):重視學思并重與知行統(tǒng)一,重視獨立思考與理性批判。
岳麓書院是湖南最早授徒的書院,為湖湘學派的發(fā)源地,培養(yǎng)出了一批“岳麓巨子”。岳麓書院也是中國現(xiàn)存規(guī)模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書院建筑群。而除建筑文物外,書院還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于世。
石鼓書院作為湖湘文化的重要發(fā)祥地,中國歷史上唯一兩位皇帝賜匾額的書院,曾鼎盛千年,名噪朝
中國書院建筑群應當成為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